requestId:68c6fb91ef6af4.04437686.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并介紹解讀這部白皮書。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先生,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先生,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劉煥鑫先生,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徐麟先生發布白皮書。

2021-09-28 10:02:22

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徐麟: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今天,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白皮書回顧中國小康社會建設的不平凡歷程,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展望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美好前景,是一部記錄和反映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實踐的重要文獻。

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結束語三個部分,共3.2萬余字。正文分為“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是奮斗出來的小康”“中國全面小康的世界意義”五個部分,系統闡述中國的全面小康是什么、又是如何建成的。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夙愿。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典籍《詩經》里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詩句,《禮記·禮運》描繪了小康的理想社會狀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初心使命,立志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白皮書介紹了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頑強拼搏、接續奮斗,從“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標不斷實現;介紹了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指揮、親自推動小康社會建設,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戰貧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風險,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邁出了關鍵一步。白皮書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能力和力量。

第二,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也難在全面。中國在小康社會建設中,注重把握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一體推進、協調發展,著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需求,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白皮書圍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更加繁榮發展、民生福祉顯著提升、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等方面,用大量事實和數據描述了全面小康的圖景。既有物質層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既有個人層面的,也有國家和社會層面的;既有看得見摸得著的,也有看不見摸不著的,展示了全面小康的多領域、多維度、全方位。

第三,全面小康是全體人民的小康。小康大業,富民為本。中國的小康社會建設,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以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為目標,不讓一個人掉隊,不讓一個區域落下,不讓一個民族滯后,讓全面小康的陽光照亮960萬平方公里廣袤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讓56個民族、14億多中國人民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白皮書圍繞人口全面覆蓋、區域全面覆蓋,介紹了中國打贏新時代脫貧攻堅戰,貧困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小康;介紹了城鄉融合發展,農村與城鎮雙輪驅動、相輔相成、齊頭并進;介紹了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形成了東西南北中縱橫聯動,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白皮書指出,中國的全面小康,體現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全體人民發展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實現Skoda零件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2021-09-28 10:07:31

徐麟:

第四,全面小康是奮斗出來的小康。中國是有著14億多人口、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好日子等不來、要不來,唯有奮斗,別無他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實現了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小康。白皮書圍繞為人民奮斗、科學奮斗、艱苦奮斗、接續奮斗,從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制定正確路線和政策策略、在改革開放中推進發展、幾代人苦干實干等方面,介紹了小康社會建設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的奮斗歷程。白皮書指出,中國的全面小康是中國人民辛辛苦苦干出來的,小康美好生活是人民創造的,小康壯麗史詩是人民書寫的。白皮書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全面小康。

第五,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發展自己、也貢獻世界。世界好,中國才能更好;中國好,世界才會更好。不斷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不斷發展進步的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注入了正能量。白皮書指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社會更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貢獻;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版圖,為人類走向現代化探索了新路徑。白皮書強調,未來之中國,將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世界,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出了關鍵一步,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中國將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白皮書指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緊密團結,有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同心奮斗,中國一定能夠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人民一定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華民族一定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2021-09-28 10:12:04

陳文俊:

謝謝徐麟先生,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歡迎各位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9-28 10:13:06

總臺央視記者:

今天發布的白皮書的重要關鍵詞是全面小康,請問如何理解和定義全面小康?是否有具體的評價指標?剛才您也提到了,小康大業、富民為本,那么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否會得到實質性改善,又如何量化?謝謝。

2021-09-28 10:26:36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非常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您提問的水平很高,說得不長,但是里面包含的內容很多。我理解,問題里面有“全面小康”到底是什么含義,評價的指標包括什么,老百姓的民生福祉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我就從這三個角度一一來作一個回答。

首先,關于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白皮書開篇第一句,剛才徐麟部長也重點強調,“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和夙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從“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放在汽車機油芯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的攻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舉措,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在“全面”兩個字。這里的“全面”,我想,既指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也指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還指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在成效上,全面小康就是要突出解決好短板弱項,推動實現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對此,白皮書都作了非常詳盡地闡述,我相信,大家細看白皮書,會有更多的了解和發現。

第二,關于評價指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也就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九大又全面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內外因素,作出了決勝賓士零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指揮、親自推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剛才徐麟副部長也強調,這些年來,我們戰貧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風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有目共睹,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特別是我們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我想,這也是全面小康最具有標志性的指標。

第三,關于民生福祉。全面小康,以人為本,民生為先。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簡單說幾個數字: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到2020年已經達到32189元,這是巨大的變化;我們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也分別由1978年的57.5%和67.7%,現在已經下降到29.2%和32.7%。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人們對生活品質、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衣食住行也在不斷升級,消費結構實現了從生存型向發展型、改善型的過渡,吃穿用有余,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已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餐飲、健油氣分離器改良版康、教育、旅游、文娛等服務性消費也在持續性快速增長,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有效保障。這些變化在白皮書當中有大量詳實的數據和案例可以佐證。希望大家細看白皮書,有更多的了解,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2021-09-28 10:26:52

美國彭博新聞社記者:

貧富差距現在有多大?國家會怎樣控制、縮小貧富差距?稅務方面的政策會不會起大的作用?謝謝。

2021-09-28 10:41:47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寧吉喆: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可以說,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是貧困現象不斷減少的過程,也是人民日益富裕起來的進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實力持續躍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雖然存在貧富差距,但城鄉、地區和不同群體居民收入差距總體上趨于縮小。

一是城鄉之間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隨著國家脫貧攻堅和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入推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明顯快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相對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從收入增長上看,2011—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義增長10.6%,年均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8個百分點。從城鄉居民收入比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逐年下降,從2010年的2.99下降到2020年的2.56,累計下降0.43。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與2019年相比下降0.08,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下降最快的一年。

二是地區之間居民收入差距逐年下降。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作用下,地區收入差距隨地區發展差距縮小而縮小。2011—2020年,收入最高省份與最低省份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對差距逐年下降,收入比由2011年的4.62(上海與西藏居民收入之比)降低到2020年的3.55(上海與甘肅居民收入之比),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2020年,東部與西部、中部與西部、東北與西部地區的收入之比分別為1.62、1.07、1.11,分別比2013年下降0.08、0.03和0.1Bentley零件8。

三是不同群體之間居民收入差距總體縮小。基尼系數是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基尼系數通常用居民收入來計算,也用消費支出來計算,世界銀行對這兩種指標都進行了計算。按居民收入計算,近汽車材料十幾年我國基尼系數總體呈波動下降態勢。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VW零件在2008年達到最高點0.491后,2009年至今呈現波動下降態勢,2020年降至0.468,累計下降0.023。同時居民收入分斯柯達零件配調節在加大。“十三五”時期,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年均增長10.1%,快于居民總體收入的增長。還要看到,在世界銀行數據庫中,2016年中國消費基尼系數為0.385,比當年收入基尼系數0.465低0.080,而消費的數據更直接地反映了居民實際生活水平。

四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看居民收入,不僅要看家庭可支配收入,還要看政府為改善民生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成效明顯,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網,目前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10億人。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國已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萬套,幫助2億多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教育公平和質量不斷提升,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5.2%。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改善,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衛生健康支出1.92萬億元。人民群眾通過自己勞動得到的收入、經營得到的收入、轉移支付得到的收入在增加。同時,有一些收入并沒有進入家庭,而是通過公共服務提供給廣大群眾,這在我們這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方面各部門各地區做的工作尤其多。

“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控制和縮小貧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通過發展經濟、辛勤勞動、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

你剛才專門提到稅收,稅收在分配當中已經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在初次分配,還是在再分配、三次分配當中,都要發揮好稅收杠桿的作用。謝謝。

2021-09-28 10:42:05

鳳凰衛視記者:

中國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今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下一水箱精步將在高質量發展中來促進共同富裕。請問怎樣看待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謝謝。

2021-09-28 10:47:50

徐麟:

謝謝你的提問。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就是按照這樣一個奮斗目標積極作出努力。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貫穿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艱苦奮斗的不平凡歷程,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也體現了我們黨對解決貧富問題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深化。

一方面,這三者相互聯系、內在一致。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共同富裕,都是中國共產黨適應時代發展、順應人民期待所確立的發展目標,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統一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艱辛探索,也統一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彰顯了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

具體來說,一是這三者都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體現了我們黨的初心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同時也體現了我們黨的價值追求——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二是三者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都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都注重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都強調“一個也不能少”;三是這三者都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另外,三者都必須以發展為基礎,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都要靠奮斗凝聚力量,團結奮斗。這是三者共性的方面。

另一方面,三者又各有側重、有所不同。從內容特征看,三者內涵不同、不斷豐富。脫貧攻堅是為了消除絕對貧困,解決貧困問題;全面小康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臺北汽車材料明建設一體推進,讓老百姓的日子能夠過得更好;共同富裕既是物質上的富有,也是精神上的富足,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不斷實現。

從目標任務看,三者是梯次推進、循序漸進。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和底線任務,只有打贏脫貧攻堅戰,才能保證全面小康的“成色”。全面小康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只有實現全面小康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扎實基礎。共同富裕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目的所在,只有促進共同富裕,才能真正鞏固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成果,更加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目前,正像您剛才提問中講到的,我們已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我們將不斷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取得水箱水實質性進展。謝謝。

2021-09-28 10:48:02

經濟日報記者:

近幾年來,我們感受到生活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也注意到社Audi零件會上存在一些說法,比如說老百姓在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這些現實問題存在一些困難,請問如何看待這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謝謝。

2021-09-28 10:56:45

趙辰昕:

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感謝您的提問。我覺得您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老百姓確實目前還在一些直接現實的問題上有一些困難、有一些訴求,我們到底應該如何來看,如何來解決?

我們黨始終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不斷下力氣來解決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14億多中國人民開始過上了幾千年夢寐以求的好日子,生存權、發展權得到了有效保障,也較好地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沒有終點的,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您剛才提到的老百姓在看病、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一些直接的利益問題和訴求,我們認真分析后感到,當前群眾反映的這些訴求,更多的是上好學難、看良醫難、住好房難,是在“有沒有”的問題已經得到較為妥善的解決之后出現的“好不好”的問題,是新發展階段的民生新煩惱。這些問題說明,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之后,民生工作面臨的宏觀環境和內在條件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人民對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廣泛,對收入穩步提升、優質醫療服務、教育公平、住房改善等有了更多更高層次的需求。那么,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適應這些民生需求的新變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多做雪中送炭的實務,努力把民生保障的好事做得更實,把紓困解憂的實事做得更好。

在公共服務領域,今后五年,我們將主動適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科學合理界定基本公共服務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多元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全方位調動政府、社會和市場,以及公民個人等多方面力量,補短板、汽車材料報價強弱項和提質量,以期最終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這樣一個更好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兩個方面來推動公共服務體系保時捷零件建設。一方面,政府重點是保基本促均等。我們會緊扣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扎實履行各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職責,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優化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實現全體公民都能夠公平可及地獲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堅決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另一方面,要多元擴供給促普惠。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和支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國有經濟等多元主體參與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斷豐富服務供給,有效降低服務成本,逐步實現非基本公共服務付費可享有、價格可承受、質量有保障、安全有監管,實現供需動態均衡、服務普惠享有。

通過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務的區分,明晰權責、突出重點,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民生保障最急需、最迫切的領域,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公共服務領域,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高效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民生難點、痛點和堵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民生改善始終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謝謝。

2021-09-28 10:57:03

新華社記者:

我們經常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勝利后,現在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請問從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這些年進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在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方面,有哪些考慮和安排?

2021-09-28 11:06:03

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劉煥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感謝記者朋友對農業農村農民的關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部署,經過近四年的努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取得重要成果。一是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歷史性的“十七連豐”。今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夏糧、早稻雙雙增產,秋糧增產趨勢明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有良好的基礎,生豬產能已全面恢復,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提高到2.4:1,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 TC:osder9follow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